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是河北省與北京市合作共建的第一個省級政府層面的大型產業園區。園區創新體制機制,在全國率先實行藥品生產的異地延伸監管,積極承接北京醫藥產業轉移,真正實現了“北京藥、滄州產”。截至目前,園區已簽約項目158個,總投資484億元,引進國家一類新藥項目8個。
滄州市委、市政府實施了一批關乎全市發展的大事要事,推進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培育了一批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引擎,打造了一批順應百姓期盼的亮點工作,各項工作又有新突破。
種植戶彭炳濤的羊肚菌“試驗田”是在滄州市農林科學院專家孔德平、王勝蕊和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生物工程系教師王增池的幫助指導下種植成功的,這標志著羊肚菌在滄州扎下了根。目前技術人員正在總結整理種植經驗以及原始數據,以便推廣,讓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河北省南皮縣東五撥村,金黃色的小麥隨風搖曳,正在等待收割機的到來。望著這片麥地,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站長孫宏勇喜悅溢于言表:“抗鹽堿小麥優種‘小偃60’,今年再創豐年?!?/p>
隨著最后一車瀝青鋪裝完畢,隨著路緣石、紅綠燈的安裝到位,市區多條斷頭路貫通通車,昔日的“T”字路變成了“十”字路,過去的斜形路調直并延伸,主城區路網更加順暢,可謂條條道路通“羅馬”。
貧困戶全部建檔立卡,明確責任,包戶到人;鄉村兩級建立防貧預警中心和聯絡站……找貧源,拔窮根,啃硬骨頭。碩果累累,旌旗獵獵,一張張農民的笑臉正在為我們展現脫貧攻堅的喜人成就!
在黃驊市羊二莊回族鎮西段莊村有這樣一間手工制衣小作坊,兩臺縫紉機是全部設備,全部員工也不過一家三口。在這里,左志新帶著自己的丈夫和母親,用一針一線縫制出生活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在左志新家里,記者看到,她正在和母親縫制醫用手術服,娘倆分工明確,縫制過程熟練而有序……
旱堿麥收面花“開”